
若人腦和電腦記憶體一樣,存的時候,不能讀,讀的時候,不能存?儘管看起來是讀與存「並 行」,但若微觀的去看,仍然有一個小小的開關,只是那個開關「切換」得很快,快到我們無法察覺。若那個開關慢別人一 倍,我們大腦處理事情,就會比別人慢一倍是嗎?
若能找到這麼一個神奇的開關,並且加快它「切換」的速度,有可能再進一步的提升人類思考的速度、做事的效率,是嗎?
昨天華 盛頓郵報、富 比士等處都出了一篇引述自《PLoS Biology》期刊的最新科學研究,科學家終於發現了這個神奇的「小開關」。
科學家找來一群年約二十幾歲年輕實驗者,丟給他們一些簡單的英文單字,然後,實驗開始!這些實驗者,必須看著眼前的電腦螢幕,螢幕的正中央播映出一 個又一個的英文單字,有的是剛剛看過的,有的是沒看過的,科學家要求實驗者要記下來「哪些是剛剛看過的單字」。
每個字播映的同時,字的背景是一張又一張美麗的風景圖片。實驗者還以為,這些圖片是讓那些單字看起來更美觀,所以不去特別在意。 不料,播映完畢後,科學家不但考他們剛剛有哪些字是重覆看過的,還「加考題」,考了他們那些字背後的「風景」是什麼?
在整個過程中,這些實驗者的大腦皆經過掃描機,隨時監測他們大腦中正在使用的區塊,哪幾塊「亮」起來。
可預測的,當每個實驗者瀏覽那些單字時,他們大腦「呼喚記憶」的部位就會「亮」起來,他們試圖回憶,哪些字是看過的。但,當他們看到單字和風景圖, 雖然科學家沒特別要他們去「背」,他們的「儲存記憶」的區塊也會「亮」起來,因為這實驗的經歷本身也會繼續的儲存在大腦裡,不過,由於科學家沒要求他們 「背下」,所以每個人「儲存記憶」亮起的程度不一。科學家於是發現了一個難得的奇觀:
當某個人若剛好忘記(考錯)了一個單字,則,他竟然會神奇的記得那張風景圖片!反之,當實驗者記得一個單字時,記憶圖片的區塊也會比較沒有在動 作!──原來,當你在「讀出大腦」時,就比較不容易「寫進大腦」。這些年輕人一開始的考題是要問問這些單字是否有被播 映過,所以他們是在「讀大腦」,這時候,要他們順便再將這些風景圖片「寫進大腦」就比較不容易。
更有趣的是,整個實驗中,竟然不只有2個區塊在那邊「你亮,我不亮」,「我亮,你就不亮」,還有一個神秘的第三個區塊,也悄悄的亮 了起來──
這個神秘的第三個區塊,就位在左腦的前方(left frontal part)。而且,科學家還發現,有些來作實驗的,偏偏就是比其他人厲害,他們不知道為何,就是能厲害的記得單字,也記得圖片,科學家怎麼考他們都是全 對!他們發現,這些人的「第三個區塊」,動得特別厲害,亮得特別明顯!
其實科學家以前就知道,這塊區域和一個人的性格到底是創新還與保守很有關係,現在,又再次證明了這個區塊原來也負責「叫出記憶」和「學習新知」。這 次,這批美國與歐洲連手的科學家,於是提出了一個很有創見的結論:這塊區域,應該就是大腦的「切換器」(Switchboard), 它負責幫大腦切換、切換、切換!
當這個切換器比較「慢」,大腦就會變得比較固定在同一個地方,無法在不一樣的模式之間「跳」來「跳」去。
而當人老了以後,這塊切換器也會變慢,於是老人就比較緩慢也比較無法接受新的事物。很可惜的是,這篇文章並沒有提到,這塊神秘的「切換器」,可否經 由「訓練」而「愈切愈快」?
以我們對大腦的理解,大概也沒有什麼太神奇的練習,可以讓我們這個「切換器」切得更快了。於是,我們反而可以來 討論一個更有趣的方法,那就是「避免切換」。
既然科學家都說了,大腦無法同時做所有事,有衝突的都得丟給「切換器」,切換器若太老、太笨,還切得不太來,那,我們不要給大腦找麻煩!
我們避免大腦的「小切換」,所以做事要專心,然後,在事與事之間,我們自行來做「大切換」!
什麼意思?一般人不是這樣做的,大家做完一件事,都會留一點時間休息,三十分鐘後再來做下一件事,但,就算是從「做事」到「休息」,然後再從「休 息」到「做事」,通常兩件事的中間都還有一大塊灰色地帶,可能在已經寫完的報告上面再檢查一下有沒有錯誤,一邊和同事 MSN哈啦,再一邊查看一下最新的email,這樣的時間,可以想像大腦的切換器一定是在忙碌的轉來轉去,忙得分身乏術,效率也不會太好。
切換要換得「果決」,才會乾乾淨淨。這篇科學研究多少證實,不要仰賴大腦,大腦不行;我們自己切換。
這個「人工切換器」的概念就是,平常的時候,我們在電腦裡,只開一個種類的視窗。我們只讓自己專心做一件事。當我們做完一件事,馬上、立刻的就轉到 另一件事去。所謂「事」不見得是正經事,可能是「休息」。
我早上寫部落格文章也是採用這樣的方式。通常我寫三個題目,不可能三個題目同步寫,不然會錯亂,感覺也會走偏。所以我都是先攻一個題目,螢幕上開滿 了視窗,把這個題目做到一個程度後,把所有視窗都關掉。
再重開一個新視窗,開始寫另一個題目。
中間我會休息;有時洗個熱水澡,有時坐在沙發上空想,但有時也是不休息的,直接將所有東西都關掉,讓整個螢幕從一個乾淨的開始,「切換」到另一件事 上面,本身就有休息的效果。這個方法可和「塗漆法」並用,每塗一層,可能已經做了好幾次「大切換」。
這樣的工作方式,沒有灰色地帶,沒有忙碌的切換,也就不會讓大腦忙碌的切換。每一件事情,我們以人工的手法去作「大切換」。
0 留言:
發佈留言